世界名人书画网
春秋论画 赵孟頫:这人“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春秋论画 赵孟頫:这人“漂亮得不像实力派”

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赵春秋 2019-02-18 阅读:

在中国书画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著名书画家都是皇族后裔。比如,李唐皇族后裔里擅画马的汉王李元昌、擅草书的鲁王李元夔和魏王李泰,擅长山水画的彭国公李思训;赵宋皇族后裔赵孟坚;朱明皇族后裔石涛、八大山人;清雍正皇帝的七世孙启功、恭亲王奕的孙子溥心畬等等。以上这些名家虽然已经非常“牛”了,但比起今天我说的这位,还是差了不止一点点。他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中年曾改名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作为大宋宗室,赵孟頫的家世是十分显赫的。他的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是宋孝宗的生父,四世祖崇宪靖王赵伯圭因获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所以赵孟頫一脉遂为湖州人。其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都曾在南宋朝廷为官。赵孟頫是赵与訔的第七个儿子,嫡母李氏,生母丘氏。显赫的家世随着南宋王朝的衰败和家族的没落而逐渐失去了光彩。赵孟頫11岁时家道中落,父亲不幸去世,经济上的贫困和生活的窘迫成了少年赵孟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好在他有一个可以媲美孟母的母亲。丘氏深深懂得“家贫更要苦读书,非此无以出人头地”的道理,含泪对赵孟頫说:“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她还时常告诫儿子:“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在母亲的督促和教诲下,赵孟頫刻苦攻读诗书,勤奋磨砺书画,学问日益精进,才名动于一时。

赵孟頫作品《重江叠嶂图》局部

《重江叠嶂图》局部 赵孟頫 作

赵宋皇族是一个有着深厚艺术传统的家族,崇文抑武的政策成就了大批才情风流的文人雅士。在宋朝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画马很出色,宋徽宗赵佶书画皆精,宋高宗赵构精于书法。这样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情调的家族为赵孟頫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加上赵孟頫本人的聪明和勤奋,最终成就了他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赵孟頫擅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无论是中国美术史还是中国书法史,赵孟頫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明代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王世贞的话客观公正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中国文人画从赵孟頫开始才逐渐成为画坛主流。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他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元代欧阳玄盛赞赵孟頫“画入逸品,高者诣神”,林弼说“赵文敏、虞文靖文翰,近代称绝”。明代孙承恩称:“前代王孙,异时翰学。粹质令仪,高吟大作。绘事拟圣,墨妙入神。文采风流,照映后人。”大名鼎鼎的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对他推崇备至:“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翰墨为元代第一。”对赵孟頫的评价最全面的,当属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他对赵孟頫的推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 古代尊对卑可直呼其名,而卑对尊或同辈之间多称字,称字表达亲切与尊敬。元仁宗对赵孟頫称字而不称名,其得贤之喜与尊贤之心可见一斑。元仁宗皇帝还总结出赵孟頫七个别人比不上的“好”:“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者,造诣玄微,七也。”简单概括就是出身好、长得好、学问好、人品好、文章好、书画好、佛道理论也好。借用一句广告词来描述——“漂亮得不像实力派”。放在任何时代,这样的男子都绝对是理想的“国民老公”!

赵孟頫作品《二羊图》

《二羊图》局部 赵孟頫 作

上天自有最好的安排,才华横溢的美男子赵孟頫遇上了世间少有的才女——精通诗书画、笃信佛法的管道昇。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天作之合、神仙伴侣。他们在一生中相互学习、相敬如宾,既各自独立、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赵孟頫在外为官,家中诸事皆由夫人主持打理。管道昇心地善良、持家有方,每每接济陷入困难境地的族人,扶贫恤孤颇有贤名,“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管道昇是元代唯一留下名字并且有真迹传世的女书画家。她擅长画兰竹,有《竹石图》等传世。元仁宗曾命她书写《千字文》,令秘书监珍重收藏,并不无得意地说:“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管道昇不但是赵孟頫的书画伴侣,还是他的人生知己。当赵孟頫因受摆布而无法施展抱负、因自惭而心情郁闷,反复书写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时,管道昇填《渔父词》劝其归去:“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这是何等的心灵默契!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管道昇作品《竹石图》

竹石图 管道昇 作

赵孟頫作品《窠木竹石图》

窠木竹石图 赵孟頫 作

古代士大夫向来讲究忠君爱国,最难容忍“失节”,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至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成了抱节守制的道德典范。赵孟頫出仕元朝,不能说没有顾虑。他毕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派子孙,以宋代宗室的身份仕元必将招致“失节”的骂名。面对那些不利于他的舆论,他思之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出仕。他表白自己的心迹说:“士少而学之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此学者之初心。”以天下为己任、以所学报效家国的“修齐治平”,是儒家最重要的入世理念。赵孟頫理解得如此通透,却背负得如此沉重。赵孟頫为此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因为人缘好、地位高,赵孟頫生前很少有人提及他的“失节”问题,而在其身后却常有人清算这笔旧账,并以此为借口贬低他的艺术成就,甚至连他优美得体的书法也被评为“媚而无骨”。这样的偏见是多么狭窄主观、迂腐可笑啊!蒙古族人以铁蹄征灭了南宋,赵孟頫作为皇室后裔,却终以优秀的文化艺术征服了蒙古族大汗的子孙。能在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历史阶段将汉族文化的艺术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雅知国灭史不灭,家声无愧三百年。”与那些不食周粟的隐士相比,赵孟頫是毫无疑问的英雄与功臣。

赵孟頫的官声甚好,足见其不忘初心。同时代的人评价赵孟頫的才能“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史载赵孟頫“刚正有守,敢为直言”,为官期间积极参政,主持公道,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他在做地方官时不尚刑罚而尚教化,政治清明,“讼者稀少”。他主张“以兴学校为先务”,为当地学校置办学田,鼓励上进。在他的努力下,当地俊秀之士层出不穷,传为美谈。

赵孟頫书法兼工六体,为古今一绝。在绘画领域,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所创新。在书画史上,其综合影响力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在史书的记载中,他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师承,取得这样的成就,几乎全凭着天才与勤学苦练。史载,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但他从不自恃天才而懒惰,他的勤奋异于常人,20岁即通过了国子监考试。他五岁开始临池学书,临摹智永《千字文》。而这一摹就是“尽五百纸”,可见用功之深。晚年的赵孟頫已享有书画大师的地位,却依然每日临池练字、勤习不辍,“一日可写万字”。天才之为天才,实为勤奋造就的。王穉登题赵孟頫《浴马图》中这样写道:“(赵孟頫)尝据床学马滚尘状,管夫人自牖中窥之,政见一匹滚尘马。”他以古人作楷模时时自励,写《千字文》以百数,甚至在其逝世的那一天,“犹观书写字,谈笑如常时”。这么出色的人都如此勤奋不懈,我们还有理由苟且偷懒吗?

赵孟頫作品《浴马图》局部之一

《浴马图》局部之一 赵孟頫 作

赵孟頫作品《浴马图》局部之二

《浴马图》局部之二 赵孟頫 作

关于赵孟頫的艺术水准和地位以及他对中国书画发展的贡献早有定论,然而他对于我们当代书画家的启示却可继续深入发掘。固然“帝王苗裔”“ 状貌昳丽”这些不是普通人可以企及的,“博学多闻”“ 操履纯正”“ 文词高古”“ 书画绝伦”“ 旁通佛老”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但是像他那样勤勉努力,像他那样孜孜以求、“自强于学问”,何尝不是当代画家“异于常人”的唯一途径!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加关注,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世界名人书画网”(ID:sjmrshw)
点击分享文章到:

上一篇:盎然才情 卓然新情-赏陈茜国画作品《猫》

下一篇:书画作品的价值是什么?-由梅州市文联“倡议书”说起

触屏版|电脑版
世界名人书画网
艺术造诣展示,名家字画拍卖
我要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