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2022-04-15 阅读:次
楷书,我在《书法的载体方块字》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其被视为书法的核心,书法之内方。尽管在一些人的眼里,认为书写到人不认识就是书法。说楷书僵死、俗。有些人还说∶写楷书的人是字匠,官格体,等等。我还是很爱楷书的。因为楷书是汉文标准字,是人生第一个接触到的字体。不论是制版、印刷读书、学字、临帖、摹写,等等,无一不从楷书入手。
楷书如一座城池,一座山峰,你不入其里,怎知它的奥妙呢?只有打开楷书之门,深入其内,发现了它是金书,才会意识到它的高贵。看到峰峦叠翠,万物丛生,才知其丰富多彩,生命不息;观赏到了它的楼阁亭台,玉砌花园,才知道它风光无限,景色迷人。
楷书也就是正书、真书,是由汉隶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字体。它端庄大方,雄威工整。楷也就是楷范、楷模,也就是法式的意思了。楷产生于后汉,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取代了隶书而成为通用的正式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汉末隶书蜕化演变成楷书后,经晋南北朝300多年间无数书家的实践、运用、创造和总结,方臻成熟。唐代书法家集前朝楷法之大成,全面完善了楷书的结体,笔法从定义到书写,从笔法到取势,完整地总结了一套严密的法度。将楷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使楷书成了汉字典范。
今天,楷书仍是汉文字的正式字体。我个人认为,它也是当今书法的重要字体。更是人们学习书法,临摹仿写的标本,也是发展行书、草书,以及研究隶书、篆书、甲骨文的基础。因此,不管是实用还是书法研究,是创新提高还是多角度探索,研习楷书,都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因为没有学会立,就不能言其行,更不用说走了。
楷书怎样去写,非常重要。如何写好楷书,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一个书法家在动笔创作时,首先要掌握好的就是单个字的结构布局,同时也要掌握好运笔的法度、规则及单个字的笔画技巧,等等。如何去掌握,怎样才能掌握好单个字的这些技巧呢?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达到掌握领会一笔一画的技巧。掌握领会单个字的结体和用笔的法度、规则。具体的方法,自有古帖可临,古法可循,这里我不多说。古人云∶“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用笔法则和结体法则,即笔法和字法。楷书也不例外。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家笔下都有着不同的风貌,不等的变化。在各个书家的楷书里,尽管各有风格,但在结体的骨架里,笔画的结构上都遵循着某些共同的原则和法度。
学习楷书,首先必须从了解并掌握这些一般的原则和法度入手。作为中国标准的汉文字,楷书和其他书体一样,每个字的点画横、竖、撇、捺、钩、挑、转折都有着其独特的不等的起笔、运笔、落笔方式。尽管书法家风格各异,体势万千,但都必须遵循某些共同的原则。学习楷书,就更应了解和掌握这一般的起笔、运笔和落笔的方式,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某家某帖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摹仿和临帖书写。
楷书的点、横、竖、撇、捺、钩、挑、转折,具体的学习方法我在书法与临帖一文中谈得很多,这里不赘述。《中国书法教程》一书中关于用笔编写得很明确,悬针、垂露解说得也非常清楚。"用笔不欲太肥,肥则行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主角(指硬折),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
欧阳率更结体拘谨,刚劲精密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小楷翰墨洒落,追踪钟、王,来者不能及也。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宇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晋、魏之风骨,清高淡雅,圆润目秀,也是一绝。然柳氏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
近世亦有仿效之者,则俗浊不除,不足观。故知与其太肥,不若瘦硬也。
写到这里,我很想把败笔加进来说几句。因为败笔是书法家不经意而出现的一笔,也可称误笔。直接说,就是没有写好的一笔。这一笔落纸,使整幅神韵会突变,形态异然,如农夫在田里错锄一个禾苗一样,心里惋惜,已无法纠正。这一笔的出现,不是书法家有意变化,而是无奈之举。败笔不同飞笔,飞笔是书法家扩张气势,加大雄奇而有意舒展情愫的一笔。而败笔在大书法家的作品里(楷书、行书、草书)颇为常见。它是遗憾,不是艺术。但普通的作品里一般是不会有的,原因是整幅作品找不见写好的一笔,何来败笔之谈?所以败笔一般都出现在大书法家的作品中。当然大书法家的败笔,比普通书写家写好的一笔还要好得多,这往往就被一些评论家误认为是有意变化。点评、说法众多。
大书法家的败笔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和争论,特别是一些书法理论家点评时说法离题太远,把没有写好的这一败笔,竟说成是书法家有意变化,既歪曲了事实,又违背了书法家的心愿,是对一个书法家书写水平、人格、修养、道德品行的贬低,真让人不可思议。
真书以平整为善。世俗之论,要求横平竖直,谓之绝对。实则不然,横不平,竖不直,亦在各家书体之中常见。无论是柳公权还是颜真卿,欧阳询还是虞世南。细观之,其横都有不平整之处。不是偏上、便是偏下,不是按低,就是挫高(学写字逆锋起笔,回锋落笔,书法家均为按和挫,按是由里向外,挫是由外向内),或者略有弯曲,或者弧形。
竖也同理,曲也在其中。讲横平竖直,实际平与不平,直与不直,是相对而言的。这就说明在楷书结体中,没有绝对的横平竖直可言,唯有相对的横平竖直的书写手法。绝对与相对,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对立而统一,统一而对立,便是一种自然法体之美了。字的笔画长短之分也就不言自明。
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以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 知、欧、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之?
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或者转喜方正,极意欧、颜;或者唯务匀圆,专师虞、永;或谓体须稍偏,则自然平正,此又有徐会稽之病;或云欲其萧散,则自不尘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风。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对此各有评论。
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道,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
古人虽早有定论,但我认为唐楷书有自己的优点,颜书博大精深,一丝不苟,宽博宏伟,雄壮浑厚,于稚淳中见刚劲雄强,世称亚圣,居王之第二。柳《玄秘塔》,以骨立体,刚劲有力,挺拔劲峭,内紧外松,笔力淋漓,点画顿挫规整。世称柳体,心正笔正,其法度严谨,体态端庄。而钟、王有他们独到的个性,笔画圆厚,体势规整,法度严谨,用笔淳朴,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和谐,点画之间刚柔相济,潇洒纵横,多有异趣。但唯有隶书之遗韵太重。钟、王也罢,唐楷也罢,各有所长,无喜好,便不能深刻认识。带着某个观点或偏见提出批评、指责,我认为是不恰当的。欣赏评价某一种书体,要有一种公正中庸的心态和时限去鉴定,如其不然,是不能作出正确评价的。犹如桌上一盘菜,不能一看一尝,是好是坏便下结论,就会出现偏差。要在一定的时限内,经众口辨别,久尝细品,互相比较,方可知其是否是珍馐佳肴。原因何在?良久而致一也。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楷书是表现汉字形体的根本手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字形的约束。传统的法规法度是必须遵循的。纵观历代书法大家之作品,虽各具风格和特点,但共性总是寓于个性之中的。归纳起来就是平正中皆取倾侧之势,不作正立之形;倾侧之势,皆立于平正之中,不以倾侧之立身。夫书虽贵平整安稳,但非等尺之量,若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绝非书也。楷书要不僵死而充满活力,必取行书中应取的一些笔法,有偃有仰、有欹有正、有侧有斜、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须按汉字的撇、捺、点画结体而定。沉静中致动,动在静中,字身端庄而大方、雄威而厚实、豪壮而有活力。绝妙之处就是自然。
书法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相对立而统一这个哲理。楷书的动静观亦当属其范畴。动静有致,静中寓动是楷书书法表现形体美的主要手法之一。楷书中的运笔提与按,逆与回、轻与重、中锋与侧锋、方笔与圆笔、藏锋与露锋,笔画中的横与竖、撇与捺,从结体构造和用笔都蕴涵着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对立而统一这个规律,同样构成了楷书字体及书法的美的和谐。
楷书的结体,隋唐以来,曾有过不少大家学者,专门著文论述。如隋智果的《心成颂》,欧阳询的《传授决》、《用笔论》、《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论著,均可供参考试用。这些专讲楷书结构的法式,我认为多是把字分成若干类型,每类选几个字例说明其点画或局部关系的处理。如果习字,对基本结体、基本笔法的借鉴,则妙不可言,不无裨益,但难以全面指导整个汉文字的书写方法和创作技巧。
中国汉文字,为数众多,字字独具,其外形、内心很难同一,无法类聚于数十种模式之中。我认为撇捺凝聚于重心,点画掌握于平衡,垂直立于平稳,钩挑树其不偏,这便是楷书用笔之基本概要。饱满圆滑、奔放有力、沉雄身稳、厚重自然,是形体结构的基本要求。如"点",有"一"字上边的点,有"宝盖头"上面的点,有"三点水旁"的点,还有"灭"和"求"的点,等等。很多字都有不同的点,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方法也就不同。心情与环境不同创作也很难同一。又如横,"一"字的横,"土"字的横,"春"字与寿"字的横,书写都各有不相同之处。还有撇捺钩挑等,在不同的汉字结体中,位置不同,书写的手法均不同,无法用一种或几种法规来规范它的书写,只能依字取势,下笔定论,彼此呼应,参差交错,相互关照,同画交换,变化有法,错落有致。这就是楷书书写的基本原则。
汉字的书写,如果硬用几种不同类型和法规去套,就会变得僵死,写出的字形没有生机,不自然,失去书写的本意。
作为汉语言的文字,其结体构形与书写要求的结体手法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并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前者为汉字形体,后者为书写艺术手法。书法艺术是把汉字字形的结体,随着书家的审美观点、情趣意识和艺术追求不同而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书法家笔下和不同的环境中其表现手法就不同。当然落墨、下笔的技法随之变化,所以说试图用类聚的方法来规定书法法则,是不科学的。自古至今,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比较全面细致地总结了楷书结体的各种规律。它的核心是要求字体结构均衡匀称,掌握相对的统一性。由此而见,,楷书书写的最大法度∶均衡有度,粗细相间,因字而定,相对统一。笔画少的字可粗,笔画多的字可细;笔画繁的字可略大而不见其大,须用笔细。笔画简的字可略小而不显其小,须用笔粗。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字里行间,布局谋篇,皆为和谐统一,情趣超然为妙。
楷书之鼎力,亘古早有定论。曰∶草书千字,不抵行书十字;行书十字,不如真书一字。其价值便一目了然(价格另当别论)。
从实用角度讲,楷书的应用范围最广,大至国家级的行政文书、报章杂志、文学作品,等等,小至学生课本、影格,无一不用楷书。而认识行书和使用行书的人,只能说是部分人,远不及楷书。认识并使用草书者,则大多是爱好者和行家。
从书法研习的艰难程度来看,浩渺的翰林墨海之中,书家高手林立,而研习楷书者有几呢?自古至今草圣多有,而楷圣却无人能达到,足见楷书书法习练之维艰,巅峰之难攀。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行书、草书不好。行书的潇洒飘逸,草 书的腾飞狂放,均令世人赞不绝口。尤其是草书。乃是大雅之堂的绝妙佳品,宏伟的气势令人叹服。
总之,无论是从使用还是从书法的多角度去谈论,抑或研习难易的程度,都当首推楷书。
文/王砚辉
图/王砚辉
排版/刘欣
世界名人书画网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