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管理员 2020-10-17 阅读:次
二次大战之后,抽象浪潮席卷全球,无论亚洲抑或欧洲前卫先锋,在五﹑六〇年代俱投身其中:从乔治・马修、林寿宇、丁雄泉、萧勤到朱德群、赵无极及谢景兰。
乔治・马修《希望之光》
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
《希望之光》
油画画布
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年作
130 x 97 公分
估价:700,000 - 1,500,000 港币
战后时代,乔治・马修是首位将东方书法融入抽象绘画的西方艺术家,他的抒情抽象主义独步全球,吸引赵无极、朱德群等旅法华人艺术巨擘与之并肩、相映成辉,甚至启发了远在日本的具体派,由此开啓行动绘画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形式。乔治・马修于七〇年代获选为法兰西学院美术院士,其艺术发展经历,就如其绘画一般华丽灿烂,令人炫目。
本季登场的《希望之光》,代表了马修于八〇年代再寻突破的「狂野时期」全速降临,其以更具爆发力的笔触,掀起更剧烈的颜料碰撞,在如同战斗场般的大尺幅画布上,展现出超然的王者风范。
《希望之光》的展历尤爲珍贵,于创作完成的1989年,马修受邀于法国梅斯文化馆举办个展,而当年不仅适逢文化馆成立二十周年,亦是马修相隔廿载以来再次回到该馆展出,可谓见证着艺术家的事业走过辉煌时代;而为了这次对两方而言皆具重大意义的展览,马修特意挑选了以《希望之光》为首之二十件从未曝光的新作,以表诚意。
林寿宇《一九六二年三月》
林寿宇《一九六二年三月》
综合媒材画布,一九六二年作
56 x 56 公分
估价:1,000,000-2,000,000 港币
林寿宇自一九五九年签约伦敦金贝尔・斐斯画廊,举办首次个展开始展露头角,他在绘画中倡导脱离自然外在的形式,通过基本几何构图寻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哲学境界,从一众以抒情抽象为主要创作方向的东方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很快在欧美战后艺坛名声四起。艺术家在学时期浸淫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对于日后几何抽象的构成上有迹可循,他以单纯的四边形为起始,在画布上罗列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块面,「绘画浮雕」系列应运而生。
此系列的诞生,打破绘画、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界线,创造出属于艺术家个人独一无二的极简绘画风格,惊艳了六○年代的艺坛。是次晚拍带来的《一九六二年三月》为此系列的经典之作,最早来源自六○年代艺术家的着名国际代理马博罗‧伦敦画廊,如今释出诚为收藏林寿宇「绘画浮雕」代表作之难得机会。
《一九六二年三月》中不同大小、形状及材质的白色方块并列或叠于画布,看似简单地重复着一种标准化的机械美学,传达出现代主义的简单性,亦呈现出空间构造的本质。看似单一的白其实是艺术家刻意安排的白色矩形线阵,他打破传统绘画以视觉经验为基本的透视法,利用方块作成浮雕的方式,让画面产生光线及阴影的变化,整体画面达到一致性的平衡,而呈现出一种神圣的观感,在其具有渗透性的白色场域包围之下,令观者产生亲密的互动感。
林寿宇《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月》
艺创明天:拍卖收益惠泽誉婷堂
林寿宇《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月》
油画画布,一九五八年作
167 x 151 公分
估价:2,500,000-4,500,000 港币
作于1958年《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月》乃艺术家为数极少的早期油画创作,是林寿宇创作生涯的萌芽处。艺术家从旁观察自然万物复杂的形象,经过一翻取舍,蒸馏出事物的本质,表现在画面中低限的色彩和最基本的形状。《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月》以靛蓝、黑为主调,画面上方只有若隐若现的墨黑色椭圆形。艺术家犹如冷静地在从远方观看风起云涌,抽离个人情绪, 简练朴实却传达深度的内涵。
林寿宇缜密控制涂色力道,隐藏笔刷的运行轨迹,画布上的色彩层次节奏来自不同次数叠加所产生的不同透光性所导致,相近色调细微差异的色面使画面营造安宁神圣的冥想空间。细致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产生视觉漂动的空间,如盘古初开,万物从混沌中诞生的动态。
林寿宇早期创作表现了东方思维「道法自然」的本质,随缘而动,不矫揉造作,回归事物的真相。在这个基础之上,林寿宇发展出「少即是多」的「白色系列」,可见早期创作所蕴含的意义。简练的作品较诸喧闹更为深刻,而厚积薄发的本作,亦宣示着一位东方极简主义大师的诞生。
丁雄泉《十丈飞红》
丁雄泉《十丈飞红》
压克力彩画布,一九七三年作
152.4 x 228.6 公分
估价:1,200,000 - 2,200,000 港币
丁雄泉的一生浪迹天涯,他在上海、香港、巴黎、纽约、荷兰,均留下了精彩的生活与创作轨迹,不愧为二十世纪艺坛上最轰动国际而广受爱戴的华人艺术家之一。丁雄泉在1958年移居纽约,其时正值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最爲鼎盛之时,此番浪潮亦啓发了他投入于非具象的描绘手法,诞下一系列尺幅恢宏、色彩满溢的重要作品。
是次上拍的《十丈飞红》展现丁雄泉信手拈来、浑然忘我的创作情怀,绚丽萤光的泼彩轨迹有如重演繁花飘落十里的梦里景象,而奔放的笔触动势则体现艺术家对行动绘画精神的独特演绎。艺术家往往不强求将画面填满,反而刻意让悉心打底的暖黄背景露出,实爲国画「留白」技巧的演变,巧妙地建构虚实协调之美,画中处处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的东方气息。
萧勤《飞越永久的花园 - 19》
萧勤《飞越永久的花园 - 19》
压克力彩画布,一九九八年作
110 x 250 公分
估价:800,000 - 1,500,000 港币
九〇年代,萧勤通过禅悟获得生命哲学之啓迪,开创标志性的「永久的花园」系列,以抽象构成呈现缤纷绚丽的超验之境,与艺术家六〇年代「庞图运动」时期主张的「静观精神」在客观理论层面一脉相承,于主观体验方面更有所突破。
按萧勤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曾以特别订制的110 x 250公分画布,创作出十八幅巨幅作品,乃「永久的花园」主题最为宏大精彩的作品序列,当中九幅曾经在台中台湾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香港慈山寺、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足见艺术家对此重视有加,只选择重要场合展出。
2016年,萧勤在香港举行「无尽能量」大型个展,此后数年急迅唤起国际关注,从香港、上海、高雄、巴黎以至拉脱维亚,全球博物馆展览邀接连不断,《飞越永久的花园—19》在此次里程碑式展览作为门户作品登场,更是意义非凡。本作色彩若幻彩虹霞,仙境银河般的构图更若宇宙指纹,隐喻造化巨大而神奇的力量;画面喷薄而生的黄金彩点,更是艺术家罕见运用的金属颜料,同类型在作品在国际拍场从未曝光,如今本作首度现身,机遇诚为难得。
谢景兰《无题》
谢景兰《无题》
油画画布,一九九三年作
124.5 x 99.5 公分
估价:900,000-1,800,000 港币
谢景兰在二十世纪华人现代艺术领域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她的艺术融汇音乐、舞蹈与绘画于一体,一方面以自身文化本源为创作根基,传承宋画之美学,另一方面以自身明确的文化信念与对自我的大胆追求,完整地阐述了一位华人女艺术家贯穿其艺术生涯的独立思辨能力及坚强意志,在以男性艺术家为主导的现代艺术殿堂,勾勒出属于华人女性的半壁江山。
谢景兰八〇年代中后期再次回归纯抽象创作,结合五、六〇年代的书法性线条与七〇年代的新山水风景画中的细腻柔情,是艺术家对于过往岁月及创作历程的回顾与高度总结。是次晚拍呈献的《无题》作为艺术家此时期的经典代表之作,先后于上海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及香港季丰轩画廊作为重点展品展出,更被选作季丰轩〈吟色舞墨〉个展之邀请函封面与封底,画中满载这位女艺术家跨时代之先锋精神,艺术界都为之撼动。
谢景兰《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
谢景兰《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
油画画布(两联作)
一九七二年作
全作:195 x 260.6 公分
估价:4,500,000-6,500,000 港币
七〇年代初期,醉心于中国山水画和道家哲学的谢景兰破茧而出。1972年《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便是在这段关键时期诞生。此二联作乃艺术家四十年创作生涯中最大型的画作,意义重大。作品把舞蹈、音乐具体表现出来,大气轩昂。画面上粗幼不一的黑色线条既强烈又轻盈,艺术家把动作姿态转化成表现性的笔触,附和着音韵的节奏与舞蹈的跃动,正如谢景兰曾说:「绘画中的动感是创作者心中声音与身体动作的完整体现。」
深绿和蓝色抑扬顿挫,形成一道风景。谢景兰的细致的笔触、流畅的着色技巧把蓝绿二色幻变成如湖泊上青山绿水的倒映,又如海滩上泊岸的波浪;水面上的荡漾的涟漪,充满移动之势。油彩层相互交织,厚薄相间,形成明暗对比。深浅之颜色交错,制造构图上的光影效果,进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艺术家再以粉红色细笔穿插黑色线条,刚柔并重。
朱德群《第40号构图,河岸》
朱德群《第40号构图,河岸》
1959年作,油画画布
116 x 81公分
估价:15,000,000 - 25,000,000港币
1955年,朱德群到达巴黎,其原意是如师辈林风眠﹑吴大羽般在法国短期发展,亲炙全球现代艺术首都之后回国;然而让艺术家深受鼓舞的,是数百年来大师辈出的巴黎画坛,接纳了他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新锐艺术家:1958年,朱德群获得巴黎勒让特画廊负责人勒让特及其艺术总监莫里斯・巴聂赏识,彼此缔结长达六年的独家合作协议,稳定的工作环境让艺术家得以安心扎根巴黎,自此以至1969年,他搬进位于毗邻巴黎的梅尼尔蒙当的工作室专心创作,成就其抽象艺术的首个重要时期,并以1969年代表中国参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获得独立展馆之殊荣,标志此阶段之成就高峰。
而1959年诞生的《第40号构图,河岸》即是纪录此段历程的重要开端;本作展历非凡,其画背贴有巴黎勒让特画廊标签,可知本作见证艺术家正式出道,此后在1978年于巴黎袖珍博物馆画廊展出,1982年于勒阿佛尔马尔罗艺术博物馆展出,2010年于北京中国美术馆「朱德群回顾展」隆重亮相,志庆艺术家九十大寿,2011及2013年更于巴黎塞努奇博物馆及巴黎画馆展出,乃博物馆级朱德群作品。
朱德群《第312号构图》
朱德群《第312号构图》
1969年作,油画画布
200 x 200公分
估价:37,000,000 - 47,000,000港币
本季登临苏富比之《第312号构图》来自朱德群的六〇年代黄金时期,其以特殊罕见的两米正方形式,将「天圆地方」的哲学反思诉诸广阔巨大的画面之上,从东方精神性的探索角度,独创一片意象山水,反映笔者眼界之辽阔、思想之深湛、涵养之丰厚,皆是同代人所未能触及的境界;而根据展览文献所示,本作应爲当年代表朱德群出席第十届圣保罗双年展的巨作之一,由此确立以朱德群为首之现代亚洲艺术在西方的立足地,堪称震撼与珍罕兼备的绝世宏构。
1969年,朱德群获邀参加第十届圣保罗双年展,而当年的中国展厅是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协办,其作品首度出征南美洲,便荣获设置专室陈列的尊贵礼遇,厅内展出十五件作品,全是尺幅超越100号画布的巨制,显示艺术家此时驾驭宏大壮阔的画面绝对游刃有余,主办方也毫不吝惜地让朱德群独佔专用展室;而这次双年展,是爲朱德群迈进事业巅峰的重要转捩点,往后的展览邀请接踵而至,国际名气与日俱增,可谓对其日后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朱德群《透明冰河》
朱德群《透明冰河》
1987年作,油画画布
120 x 60公分
估价:10,000,000 - 15,000,000港币
八〇年代,朱德群的艺术臻至炉火纯青,驾驭东﹑西方传统皆游刃有余,成就创作上的黄金时期;1987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为朱德群举行大型回顾展,象征艺术家自1955年离台赴法三十二年之后,正式回归亚洲画坛,而《透明冰河》即诞生于此一重要年份,乃其「雪景系列」之上乘之作;其喷薄而至的艺术感染力,传递着更为汹涌澎湃的自然力量,让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亲历雄奇凛冽的飞霜幻虹,近炙高峻迷离的雪岭冬谷。
《透明冰河》画背贴有巴黎吉马莱画廊标签,考吉马莱画廊曾于1989及1992年两度为艺术家举行个展,其中1992年的展览主题是朱德群六〇年作代品,故本作应该参与了1989年之展览;2000年,法国艺评家皮耶・卡班纳为朱德群主编重要画集,由具有过百年历史的巴黎弗拉马利翁出版社出版,艺术家本人非常重视此部作品集,《透明冰河》收录其中,足见本作深受重视,意义非凡。
赵无极《04.08.98》
赵无极《04.08.98》
油画画布,一九九八年作
150 x 162 公分
估价:20,000,000-40,000,000 港币
赵无极的职业创作生涯自1948 年抵巴黎展开,直至2013 年去世,历经六十年。其个人的艺术风格在五〇年代至六〇年代确立,在八〇至九〇年代蜚声国际,成为在欧、美,以至在亚洲知名的艺术家。从五〇年代初克利时期寻求事物的本质,及后在六〇年代重塑中国书法和山水空间的表现主义,走进七〇年代末展开的深度空间探索,继而在八〇、九〇年代把中国美学「虚实合成妙象」完全参透。后期作品重申了前期创作之张力,却添上了对广阔空间的领悟,是五十年来在中西美学的领悟上、技巧上、人生经验上一路累积的精华之作。
《04.08.98》是赵无极经历了半个世纪绘画历程的高峰总结,体现了赵氏的抽象油画一直以来所追求「虚实合成妙象」的最高境界。空间表现一直是赵无极的艺术核心。
《04.08.98》画面节奏明快,既有强烈的张力,同时渗透轻盈的韵律,体现了赵无极自成章法的油画虚实理论。疏密交替的笔触,厚薄相间的油彩,明暗的取舍,在这些虚实交互转换之下,营造出「似离而合」的空间感。赵无极秉承六〇年代重塑宋代山水的切入点,画面仿佛出现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视点,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这样聚散开合的移动视点的运作,呈显了气韵生动的律动感。
赵无极《17.06.61》
赵无极《17.06.61》
油画画布,一九六一年作
60 x 73公分
估价:15,000,000-25,000,000 港币
五〇年代末,赵无极展开了漫长的寰球之旅,在纽约逗留的期间,结识了一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并深受其重视情感渲泄的的创作观念所启发,使他最终挣脱符号式的视觉表现,迎来突破万步的创作狂潮:笔触有如狂草书法般驰骋于画面,流溢色彩交织于时而清澈如山水、时而混沌如虚空的布局里,一众作品展现非凡磅礡的气势,成就了赵无极六〇年代蜚声国际的「狂草」岁月。
在纽约库兹画廊代理人的鼓励下,赵无极培养出创作巨幅油画的激情,然而尺幅较小的珍品亦不容忽略,甚或更具观赏趣味,因其更能考验艺术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见微知着,展现大师之气度,而创于狂草初期的《17.06.61》即为珍稀佳例:画幅精巧却有着广阔宏观的视野,以豪迈的狂草笔锋,引领着观者遨游一片青山绿水的仙境秘景,看破尘世之绝美。
狂草时期的赵无极,从客观物象走向主观心象,并以战后抽象表现手法作为切入点,重新诠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崇高意境,其画面结构往往是援引自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借以宣泄深藏内在的巨大能量,是为赵无极狂草珍品的灵魂所在。
在《17.06.61》,赵无极放任一连串铿锵有力的书法笔触,往一片如翠玉般脱俗的碧绿汪洋飞腾,抒写着艺术家胸有丘壑、挥洒自如的创作激情;中景仿若山势峥嵘,呈象牙黑色的狂草线条,依然反映出细腻无穷的变化,而在同一时间,几道亮白光芒从中乍现,有如几匹白绢在空中飞舞,令整体的空间层次感得以伸张,如此苍茫之景让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