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丹青居士 2020-01-20 阅读:次
静是一弯明月,静是一缕风清。静一座高山。静是一湖秋水。静是大象无形。静是大音希声。静,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静是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静是穷神变,测幽微,变精灵,运气脉,贯形神。静是中国古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静雅、“静谧”“淡雅”“淡泊”“清净无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国画中的“静”,即是一种笔墨情趣,更是一种思想境界。
对“静”的推崇始于老庄,老子将万物之本的“道”的本质属性,归根曰静。将观察世界的方法归根于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就是排除一切干扰,澄怀味像,澄怀观道。进入到“大美无言”“大音希声”的境界。
“五色令人目盲”,噪音乱人心智。大美无言。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推崇“静”。“静”,它超越了奢侈奢华的名利之争。“静”洗尽铅华,安静恬淡,它不染纤尘,远离感官刺激,远离是非功利,不火燥,不剧烈,不染人间烟火,它修身养性,平和安静。用笔用墨的奢华金碧,只能绚丽一时,繁华之后,终归平静,笔墨之静,给人以崇高。
如果说五色在庄子眼中意味着一种浅唱低俗,那么“静”,在中国画家的眼中,就是一种不落形迹的高雅。倪云林、吴镇的画,静雅超逸,格调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乏隽永。其静,超然世外,超然物外。浅绛、简淡、超逸、疏旷。静而观天下,中国画的“静”历久弥醇。
就个体生命体验而言,中国画的静,是一种思想境界的艺术体验。气韵本乎游心,画家与应物的接触,是禅思参悟的接触,是澄怀观道、澄怀味象的接触。是一种灵质的交往,是相对的默契。个体的画家在用笔用墨时,能在“静”中与神明契合。属于“视乎冥冥,听乎无声。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独”是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澄怀味象。它具有素朴、恬静、幽独之美。
“静”又有“远”之意,这种“远”,是一种远离尘世产生的距离美。中国画将“远”视为一种意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远,表现的是一种远离世俗,悠然南山的情怀。中国画理画外的“静”,远离尘俗,逸气氤氲,自然溢出超然于世的静谧之美。这种美,不是造出来的,而是生命的自然流露,它不仅仅体现在笔墨上,而浑然于整体画意中。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意义。
静是完整的审美体系。万物寻根,虚空、静谧、恬淡、寂寞、无为、大美无言。
中国画的至高境界——静
丹青居士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