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山清水秀 2019-12-14 阅读:次
唐玄宗,名李隆基,庙号玄宗,陇西成纪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书小史》中称他“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好图书,工八分章草,丰伟英特。”多才多艺,善音律,又能诗,工隶书、行书,玄宗书法与太宗齐名。其书法丰厚腴美,给人行行淳厚之感。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 黄山谷称:“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英特。”其人 兴趣广泛,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造诣很深,其书法水平堪称帝王中的佼佼者。
《鹡鸰[jí líng]颂》是唐玄宗创作的一篇文章,也是他传世唯一的纸本行书真迹,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鹡鸰颂》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全文有四十行,三百三十七字。
《鹡鸰颂》是一篇歌颂鹡鸰鸟之间兄弟情义的文章,
鹡鸰俗称张飞鸟,是一种体型娇小的鸟类,这种鸟类喜欢群居,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特性,就是一旦发现自己的同类落单了,全体的鸟就会发出叫声来寻找落单的鸟儿。
《诗经》中有诗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脊令(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意思就是鹡鸰掉落在荒野了,兄弟们都会一起来救援。
古人常以鹡鸰比喻兄弟间的深情厚谊。
唐玄宗创作此文,是希望自己的兄弟们能和睦相处,共享“昆季相乐”的“天伦之爱”。
唐玄宗还留有《纪泰山铭》、《石台孝经》等铭文遗迹,但墨迹唯有《鹡鸰颂》一篇。
《鹡鸰颂》局部欣赏
《鹡鸰颂》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全文有四十行,三百三十七字。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明张丑《清河 书画 舫》评此帖云:“结构精谨,笔法纵横”。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云:“字径寸许大,遒劲峻爽,神气逼人,盖法文皇大令”。清梁巘《承晋斋集闻录》云:“顿挫提空,得褚之趣,开米之门”。清吴其贞《书画记》亦云:“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清杨守敬《学书迩言》:“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此颂为唐玄宗书法 墨迹 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
书法恢弘大气,笔力遒劲奔放,给人以淳厚之感,丰腴之美,成为历代书法家争相临摹的名帖。
根据《鹡鸰颂》上的题跋和印文可知,这幅作品在宋代为宫廷收藏,曾经是宋徽宗赵佶爱不释手的珍品,还留有蔡京等人的题跋。
明朝时期流入晋王府,后转手传至明末清初书画鉴赏家吴廷的手中。
清朝嘉庆年间,《鹡鸰颂》再度归于皇宫大内。
清末为溥仪收藏,几经辗转,后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