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山清水秀 2019-10-30 阅读:次
世界著名油画家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尤其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只可惜,梵高生前并不得志,他的画作也没有多少人认可,还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据说在 1885 到 1889 年之间梵高创造出了多幅自画像,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愤怒、疯狂、忧郁,以及偶尔的快乐。
1、第一幅自画像
这是梵高画的第一幅自画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眉头紧皱,眼神坚定。
2、早期自画像
此时梵高还没有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依旧处于绘画迷茫时期、他的荷兰与巴黎画法的对比和冲击中。他的眼神流露出些微的柔弱无助,画作整体色调还比较深沉,给人压抑的感觉。此时的梵高的确处于比较忧郁的阶段,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由于拔了10 颗牙,梵高因此蓄起胡须来掩盖脸颊的缺陷。
3.巴黎时期的自画像
《巴黎时期的自画像》44*37.5公分
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创作于1886年,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气氛中与走在时代尖端的印象派画家交流,使他的艺术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梵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与此同时,也能看出尚未习惯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劳的梵高,那种深刻忧郁的表情。
4、戴草帽的自画像
这几幅戴草帽的自画像都完成于 1887 年,此时开始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色彩更加明亮。与之前中产阶级的服装不同,这些戴草帽的自画像中梵高以农民的形象示人,这些表明了作者本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明亮的蓝色、绿色和黄色背景都是对乡村环境的描绘,这些服装都是梵高之前画农民时描绘过的。
5.像个和尚的自画像
梵高在1888年画了这张《像个和尚的自画像》。他向往东方思
想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了使自己更像东方人,他把眼尾稍微画高。
这张完成于 1888 年,当时梵高在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在之前普罗旺斯的一系列自画像,往往被看作梵高精神不正常的形象展示,而在这幅作品中,梵高把自己画成一个日本和尚的样子,用宗教人物形象去中和自己疯狂的状态。画家往往把自画像作为纪念品与朋友交换,梵高这幅就是送给高更的,因此,梵高用这幅自画像表明自己的多重身份:既是一位现代画家,也是一位精神的追求者。
6、割耳后的自画像
《割耳后的自画像》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这几幅画就是他在事后所画的自画像。
《割耳后的自画像》1889年1月,画布,油彩,51厘米X45厘米,私人收藏
梵高于割耳事件之后,曾画过数张包着伤口的自画像。这幅画中橙红绿三色产生活泼的色彩效果。叼着烟斗的梵高神情有些呆滞。袅袅白烟对画面中因为色彩浓中而产生的压迫感,有减轻的作用。
7.病愈后的自画像
这是 1887 年梵高大病初愈后的第一幅自画像,人们都猜测梵高的精神失常可能跟家庭变故有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梵高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深深的焦虑与不安。这幅自画像中,梵高面颊消瘦,脸色苍白,在青紫色和黑色的背景中尤其明显。
8.点彩画法自画像
这几幅作品都完成于 1887 年,共同点是都采用了点彩画法。点彩法是印象画派的代表性技巧之一,这种画法以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为依据,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的点子互相组合,在人的视网膜上还原为种种复杂的颜色。当时梵高人在巴黎,跟一些印象派画家交往密切,而这种画法也成为梵高绘画中经常使用到的技巧。
9.在圣雷米医院自画像
《自画像》1889年9月画布,油彩,65厘米X54厘米,巴黎奥塞美术馆
这幅自画像。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画中梵高身着与背景色调一致的服装,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能把一个一个人穿透”一般。
1889 年 5 月,梵高来到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这两幅自画像都是在圣雷米完成的。他本人把第二幅看作自己神志清醒的标识,此时他急切的想离开医院、回到画家群体中去。画面中,梵高的眼神坚定、有力,蓝色为主色调,背景中混合了灰色、绿色,螺旋状的回路是作者精神亢奋的标识,但是这些回路却依旧是有秩序的。
10.最后一幅自画像
这是梵高去世之前最后一幅自画像,完成于 1889 年,当时他特意刮掉了胡子,因为这是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他想给母亲展现儿子最健康的一面。画面整体呈蓝色色调,不同层次的蓝色上,用硬朗的线条表现微妙的表情变化,这都表明梵高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人物的造型技巧。
这幅自画像在 1998 年拍卖出 7150 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本文图片转载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编辑,我们将尽快时间删除下架,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