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作者:丹青居士 2020-12-08 11:12:25
画中国画一定要坚守一个字。这个字决定画家画画时急不得。否则一切都会付诸东流。它是什么呢?它看不见,又看得见,它摸不着,又触手可及。它看不见,摸不着就是它没有形质,又看得见,触手可及就是它以形写神,启迪智慧,去除愚昧。它就是中国画中蕴含着的一种极高明的笔墨方法,它就是“静”。
夏圭《临流赋琴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看世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静观人生。对于画中国画来说,无论是意在笔先,还是澄怀味象,澄怀观道,都是守静、静思。归纳起来,这种静,是智慧之静,是“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之静,是静。
从大的说,静观宇宙,静观天象。宇宙苍穹,日月经天,阴阳明晦,风雨无常。须弥芥子,大千一苇。波诡云谲,人世沧桑。
马远《寒江独钓图》
从小的说,静观一叶,一叶知秋。静观一字,一字千钧。静观一山,仁者乐山。静观一水,智者乐水。静观一花,花开花落。静观一草,一岁枯荣。微观世界,尽是法身。
马培童《吴哥古迹》
“静”为历代名家所看重。唐代,王维以水墨淡静表现“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张璪以《寒林图》表现天荒之静。王洽“云霞卷舒”,静听千里云水音。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以静寄托幽远飘逸。李成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将“归根曰静”演绎到极致。高士倪瓒,虽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但冰痕雪影,剩山残水,全无烟火,恰是一个静字。
马培童《大地富豪》
凡画之物像,沈雄萧散,皆可临摹,唯一静字,不可临摹,只能体会。静是画家构思江山最微妙最玄深之处。
马培童《蒙山金秋》
静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静是意在笔先的最高形态,也是气韵生动的根源深处。画中国画意在笔先,在静中寻觅生命家园。在静中构筑超凡脱俗、非同凡响。画中国画在静中包孕生命,在静中体味生命的亲情和柔意,在静中咀嚼生命的意义。
徐文君《隐者自怡悦》
在中国文化中,静有两种形态。一是现实的静。不被人理解,落落寡合,孤居独处,为世人抛弃。另一种静是宇宙孤独之静。它是天人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静。这是一种对宇宙苍穹的静思,对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静思。中国画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笔墨语言,更多选择了后者。它将人生的静与宇宙的体相融一体。出于尘格,荡以远思,令人产生天地合一的心旌。结庐在人境,毫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静,空虚无形,无穷无尽,渊远深奥。
徐文君《人闲月入谷》
中国画构图急不得,下笔急不得,变法急不得。一定要静。
徐文君《欲穷千里目》
构图要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静观过去和未来,静观宇宙苍穹,静思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静思天地之始,万物萌生。静思春华秋实,草木一秋。一幅幅,一幕幕在脑海中“静静”。这是“吾以观复”“归根曰静”。
徐文君《江清月近人》
下笔急不得,纸、绢、帛,是纯洁的,是空灵的,如同一块美玉,等待画家去雕琢、抚慰。善驭者,笔有锋,以静制动,如锥画沙。提按转折,收放疏密,上下左右。用笔的一曲一折,一点一画,要错落分明,默运玄功。写一古松,画一兰草,勾一春柳,描一仕女,染一山水,要静下心来……。
马培童小品
画中国画,收拾急不得。一般来说,整幅画已见端倪,如大业初成。接着就要认真收拾。收拾很重要,收拾急不得,一定要静观、静思,上至苍穹,下至纬地。从用墨到积墨,从用笔到皴法,从敷色到点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春夏秋冬,春华秋实……,眼观八方,静思己过。而后动笔动墨,收拾。一幅精品,要收拾十遍八遍,十天二十天,有的甚至几年。静的越久,思的越细,酿的越浓,收拾的越醇。
马培童《井冈山》
变法急不得,许多画家,画了几年十几年后,觉得自己笔墨娴熟,应该有突破了。就匆忙变化,结果法是变了,但效果不理想,从内里到表现,甚至失去了中国画优秀的传统,变得不像甚至不是中国画了。因此,变法要静,静观中国画史,静观中国思想史,静观中国哲学史,静观中国艺术史……,获取足够的笔墨营养和心灵鸡汤。一般来说,中国画的变法,都与中国历史巨变有关,而变法者,身临其境,感悟人生而变法。王维变法,是因为安史之乱。李唐变法是因为辽金侵占大宋国土,归乡无望。黄公望,倪云林之变是因为蒙古建立受到歧视。苦瓜和尚写《语录》,是因为京都画家欺负外来人,才“我有一画可以贯天地之形神”。徐悲鸿、蒋兆和、齐白石变法是因为中西合璧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因此变法与画家思想变化有关。所以,变法中国画,需痛定思痛,咀嚼象外之象,画外之画。不可脑袋一热,胡乱动笔。
徐文君《天上一轮满》
充分享受静,吟咏静,品味静,咀嚼静,养心,养眼 ,养神,养人 ,养思。静是中国画生命的乐园。画中国画在静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超凡脱俗。
丹青居士
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