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名人书画网 2020-12-02 阅读:次
11月25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团队研究发现,海昏侯墓出土疑似冬虫夏草的植物遗存“海昏草”为中药地黄炮制品,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中药地黄炮制品是如何制作的?
11月23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本草考古研究团队开展了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介绍,《中国药典》记载地黄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食用地黄的记载,随着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探寻,多种加工炮制方法应运而生。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是怎么制作的?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本草考古研究团队开展了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研究,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的炮制与应用历史。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首先对地黄炮制工艺的演变进行了考证,古籍文献中主要记载了5种地黄制品,分别为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砂仁蒸地黄。其中生地黄最早记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蒸制地黄最早记载于《刘涓子鬼遗方》(499年),米蒸地黄最早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652年),砂仁蒸地黄最早记载于《本草品汇精要》(1505年)。而此次研究对象为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样品取自公元前59年的海昏侯刘贺墓。
为了进一步揭示该出土样品的炮制工艺,研究团队按照古籍文献记载分别制备了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及砂仁蒸地黄样品,并利用质谱分析等技术对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样品以及上述制备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出土地黄炮制品与米蒸样品具有高度相似的化学特征。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汉海昏侯墓出土地黄炮制品最可能的加工方法为米蒸法。这意味着,研究成果将我国蒸法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
《本草纲目》记载“铁,气味辛,平,有毒。凡诸草木药及滋补药,并忌铁器”。清《本草新编》认为,采用米蒸法可能是为了减少草药与铁器的直接接触。为了说明米作为辅料在蒸制地黄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进一步分别制备了蒸地黄、铁器蒸地黄、铁器米蒸地黄样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蒸地黄、铁器蒸地黄、铁器米蒸地黄样品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米蒸法可以缓解使用铁质容器对地黄成分的影响。蒸制时使用铁制容器会导致地黄样品中铁元素含量显著升高,而采用米蒸法可以有效减少铁元素在地黄中的含量。
清代以后,随着蒸制容器的改良,米蒸法在中药炮制中已很少使用,但这种古老制药技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主辅料完美结合的食物烹调方式——粉蒸法则流传开来,比如粉蒸肉、粉蒸鱼等菜肴早已家喻户晓。专家表示,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研究成果将为古代中草药炮制方法及功效应用的产生、消亡或传承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但有关米蒸地黄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