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稿 作者:管理员 2020-11-03 阅读:次
作者:徐维,中国人民银行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金融文联副主席
文艺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有两大路径鲜明可寻。一是打破了不同艺术的门类限制,注重寻找艺术媒介间“某种共同的联系,某种互相认同的质素”(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庞德语)。传统艺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一阐释路径的古典源头,温克尔曼、莱辛等德国美学家对诗与绘画、雕塑关系的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参照,而钱钟书以“出位之思”的新创之语总结中国诗画“两种媒体互为推展”的表现性能,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以王维诗歌与山水画在空间审美的互为印证为例,凝炼出中国艺术“超媒体的美学”,这些,都是对传统诗画说极富生命力的重释。
区先生高度重视中国画的“故事性”,但也深受中国艺术“抒情传统”一脉的濡染。他认为,中国画一开始讲究的,就是“诗性的思维”,“绘画的重点并非绘画本身,而是通过兴、比、赋的手法将自身的精神境界呈现到作品上面”,这与钟嵘《诗品》以“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直寻艺术的抒情本质是高度契合的,而《诗品》之论,恰是抒情传统研究最为倚重的古典文论资源之一!
至于区先生的书画和诗文创作,其诗语谴用、笔墨线条和构图染色所蕴藉的抒情意味,那就更为浓郁了。情有千番,区先生寄托于文学笔墨之中的,最突出的乃是“闲情”。无论是幽静沉雅的咏兰诗、兰草图,还是深得禅味的《访鼎湖山白云寺》诗图、写意了云山烟水的《云岚清晓》图,他的日课作品,多流露出传统士大夫高洁的情思、淡雅的情趣、悠远的情意,是文人之情的鲜活表露,也闪现着庄禅哲学滋润下艺术心灵开沃时刻的情韵和灵光!
而更为难得的是,“情”的艺术表现又是以诗、书、画共融一轴、打破了艺术媒介的“出位之思”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抒情传统”与“诗画互有”,在区广安先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寻里,实现了真正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亦在灵动笔墨的创造里被再次激活,发出情的召唤,凝结成美的精思!
云风清晓
鼎湖幽居
飞泉空际冰弦动
青山无处不诗情
古木寒禽
吹箫引鳳
闲举鱼竿钓晚风